FISH技术作为基于形态基础上的分子检测,已经开展了近40年,由最开始在血液、淋巴瘤方面的应用逐步向遗传病、实体肿瘤方面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被临床、病理以及分子检测中心所认可;之前由协和医院牵头的PQCC-FISH检测质控活动也已经成功举办了3次,包含了乳腺癌/胃癌HER-2基因、肺癌ALK断裂基因检测,但是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已经或正在开展的医院需求,本次高峰论坛专家们就FISH技术在实体肿瘤、神经系统肿瘤、软组织肿瘤、淋巴瘤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顿丰盛的学术大餐。
会议现场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梁智勇教授为本次大会开幕式致辞
北京大学病理中心张波教授给大家带来的《FISH技术特点及在病理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张波教授从FISH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技术的原理、技术的优缺点、影响因素等方面对FISH进行阐述,并以肿瘤实例来进行分析解释FISH探针的判读。
北京协和医院曾瑄教授给大家带来的《FISH检测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与意义》,曾瑄教授介绍了FISH操作的流程、探针的种类,并以乳腺癌、肺癌为例,介绍了FISH的诊断标准,并且详细介绍了肺癌里ALK的不同融合方式,不同信号通路下的基因靶点。
广州jdb电子游戏平台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因诊断事业部陈绍宇博士带来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研制》,陈绍宇博士从研发层面介绍了探针的研制过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何乐健教授带来的《儿童肿瘤病理辅助诊断FISH技术的应用》,何乐健教授从儿童医院的肿瘤特色介绍了:N-MYC、FOX1、EWRS1、SS18、TFE3 (Xp11)、MDM2、DDIT3、ETV6、ALK、BCL-2、BCL-6、C-MYC、CMYC-IGH等探针的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孟宇宏教授带来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子诊断》,孟宇宏教授从2016版WHO主要变化强调了分子信息融入分类,推行整合和分层诊断的重要性。
最后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应建明教授主持了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目前FISH检测在软组织以及淋巴瘤的判读阈值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有专家共识的按照专家共识的指导意见,没有专家共识的建议按照国外的经验,有条件的医院自己建立阈值;另外还围绕目前有证试剂才能在医院使用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方面是寄予CFDA对试剂分类的进一步明确,少见肿瘤的试剂进行二类备案,另一方面是医院对无证试剂的备案、监管。